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目前A股市場尚無以針狀焦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山東針狀焦雙雄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京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正在排隊申報IPO,誰將成為業內第一股頗受各界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A股有寶泰隆(601011)、百川股份(002455)兩家上市公司生產針狀焦產品,但其都是含煤系針狀焦,而且該產品營業收入占比不高。
8月24日,公司產品中包含煤系針狀焦的擬上市公司寶武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寶武碳業)創業板首發過會,但針狀焦產品并不是寶武碳業的核心產品,2020、2021、2022年,寶武碳業針狀焦營業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55%、4.18%。
目前,益大新材、京陽科技均進入IPO問詢階段,不出意外,針狀焦第一股將花落山東。
益大新材VS京陽科技:一個規模大,一個效益好
公開資料顯示,益大新材位于濟寧市嘉祥縣,于去年12月22日向深交所創業板申報IPO材料,公司擬募集資金10.47億元,保薦機構為中德證券。該公司已經于今年4月14日、6月20日分別回復了深交所第一輪、第二輪審核問詢函,8月18日,深交所向該公司發出第三輪審核問詢函。
京陽科技位于濱州市陽信縣,今年3月3日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了申報材料,公司擬募集資金12億元,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7月14日,該公司回復了上交所首輪審核問詢函。
益大新材、京陽科技的主要產品均是油系針狀焦,可用于生產負極材料和石墨電極。據益大新材申報稿,2022年國內前四大油系針狀焦企業分別為益大新材、寶來生物、京陽科技和錦州石化,它們2022年油系針狀焦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9.57%、17.47%、15.09%及12.04%,這四家企業占據了油系針狀焦64.17%的市場。益大新材、京陽科技分別位列第一、第三名。
從具體產品來看,2022年,益大新材負極焦銷量為11.71萬噸,京陽科技 負極焦銷量為8.49萬噸;益大新材電極焦銷量為4.79萬噸,京陽科技電極焦銷量為4.23萬噸;國內油系針狀焦主要出口企業為益大新材和京陽科技,2022年益大新材針狀焦出口實現收入2.44億元;京陽科技通過貿易商實現收入1.36億元。
因此,從產能、銷量、市場占有率等指標來看,益大新材均遠大于京陽科技。
從財務指標看,益大新材2020年至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86億元、19.36億元、25.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1.27億元、1.88億元,經營凈現金流分別為-2794萬元、7040萬元、4840萬元;京陽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9.28億元、14.58億元、17.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38億元、2.83億元、3億元,經營性凈現金流分別為1.52億元、2.37億元、0.82億元。
從財務指標分析,京陽科技的營業規模弱于益大新材,但其盈利能力卻優于益大新材。這從兩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2年,京陽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9.84%、31.41%、28.16%;而益大新材的毛利率分別為-7.53%、12.36%、13.90%。
交易所問詢看點:“喂單”及“代持”
從交易所問詢的問題來看,上交所對京陽科技的首輪問詢包括第一大客戶兼第九大股東璞泰來的入股過程、合作歷史等,京陽科技表示璞泰來入股不存在“以股權換取訂單”的情形。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以股權換取訂單”在業內被稱為“喂單”,也就是風投或則其它資金在入股后,通過各種關系給擬上市公司拉大客戶和訂單,促進擬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提升,上市后則高價賣出股票,實現超額利潤。
另外,在《回復》中,京陽科技對經濟導報等媒體此前的報道進行了集中回復。
深交所在第二輪問詢中,對益大新材歷史上部分被代持人存在公務員身份或事業單位身份不能持股的情形;公司報告期內部分貿易客戶員工數量較少但經營規模較大,部分客戶于報告期內成立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益大新材申報稿顯示,該公司歷史上曾存在使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2022年12月,因公司2016年至2017年存在從供應商大連春風石化有限公司、營口節化化工有限公司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少繳企業所得稅的行為,國家稅務總局濟寧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出具濟寧稅稽三處要求公司補繳企業所得稅77.42萬元及相應滯納金。
受益于動力電池、電化學儲能需求,國內產能快速增長
針狀焦分為油系針狀焦(以含芳烴的石油類重質油為原料生產的針狀焦)及煤系針狀焦(以煤焦油瀝青及其餾分為原料生產的針狀焦)。受益于動力電池、電化學儲能需求強勁增長,2017年-2022年針狀焦表觀消費復合增速達到44.24%。
根據百川盈孚統計,2021年中國針狀焦產能約為229萬噸,其中油系針狀焦產能130萬噸,煤系針狀焦99萬噸;2022年中國針狀焦產能約為272萬噸,其中油系針狀焦產能152萬噸,煤系針狀焦120萬噸。生產總量能夠滿足國內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電極以及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需求。但是,目前國產針狀焦在質量上與國外企業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接頭焦以進口為主。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國內進口針狀焦分別是13.20萬噸、22.60萬噸和21.80萬噸,占表觀消費量比重分別是19.42%、17.22%和15.32%。受成本、環保、資源供給等因素影響,國內針狀焦歷年供給存在一定波動。上游煤焦油和石油渣油等受能源價格影響,會推動針狀焦成本端上漲,進一步影響針狀焦企業開工率。